立夏刚过,走进河南省固始县徐集镇八庙村牛蛙养殖基地,立即听到蛙声四起,映入眼帘的是排列有序的牛蛙池,成群结队的牛蛙完全褪去烟褐色的黑衣,皮肤光亮起来,身体机灵活跃,或在遮阳棚下的池子里,或蹲在池边的站台上,一边乘凉一边“歌唱”。
一大早,养殖户李加强正忙着把牛蛙饲料撒在池里。“我的牛蛙养殖规模由小变大,而且还带动其他村民从事这个行业,确实离不开镇、村两级的大力支持。”李加强说。
今年52岁的李加强,曾在上海从事20多年海鲜市场批发的生意,深知牛蛙市场潜力很大。于是,2019年春季,李加强毅然返乡,投资200多万元,干起牛蛙养殖事业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“牛蛙养殖分为高密度养殖和低密度养殖,养殖周期因季节而确定,春季、夏季和秋季均采用高密度养殖,一般3个多月即可养成,上市出售。”李加强介绍。
“牛蛙营养价值较高,经过环保、林草等部门依法审批,才可以从事牛蛙养殖、繁育和销售,牛蛙在市场上批量销售,每斤平均10元,经济效益非常可观。”徐集镇副镇长裴晓宇补充说。
平时,李加强刻苦钻研牛蛙养殖技术,从蝌蚪繁育到成蛙养殖均由其自己掌握。每年春季,他将优质雌、雄成蛙搭配到一块,繁殖出的蝌蚪按照每平方米1200个到1500个分池投放。
“我从事牛蛙养殖5年多,镇领导经常上门了解情况,询问所需。村里一名干部专门负责帮扶我们的养殖基地,帮助解决在养殖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。”李加强说。
八庙村地处淮河支流竹楼河和马家河之间,地势平坦,水源丰富,适宜牛蛙养殖。目前他的养殖面积已由当初的100多亩发展到300多亩,产值也由当初每年60多万元发展到300多万元,牛蛙远销上海、武汉、南京等地。
“近年来,在李加强的引导下,村民刘庭华、刘庭全兄弟俩及周边村的20多户村民,也纷纷从事起牛蛙养殖,全村牛蛙养殖面积达500多亩,安置60多名村民在养殖场务工,帮助管理、喂料、装运等。”八庙村党支部书记马瑞文娓娓道来。
据介绍,为鼓励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创业,近年来徐集镇实施了“能人回归”工程,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,在手续审批、建设用地、规划建设、银企对接等方面给予支持,吸引一大批在外学有一技之长、事业很有成就的能人返乡创业。
“今后,我们将依据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,科学扩大牛蛙养殖规模,将其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,为牛蛙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力,努力让更多村民听着蛙鸣增收致富。”徐集镇镇长夏志冉说。(郝昱玮 李泽昌 丁昌铭)
关键词: